从“未来健康”被写入今年年初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到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要求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我国卫生健康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赋能新型医疗服务,新质生产力在医疗健康细分领域的培育也正在加速。
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新华社“新华健康”记者走访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到,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边界不断拓宽、人工智能科技助力个性化疾病管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数智建设已成为未来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AI让治疗更为高效精准
近日,在北京一家健康科技公司,记者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与中医理论的融合创新。借助该公司研发的智慧中医设备,记者能快速获取自身健康的相关中医学诊断结果,再结合专业的中医医生的问诊,整个辨证论治的看病过程变得快捷且高效。
这家名为北京鹰之眼智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企业。该公司通过整合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理论,研发了中医数字化“检诊疗评管”体系。其打造的“鹰眼智慧中医大脑”是企业开发的一款全方位、一体化、多模态的中医大模型。它的数据库十分庞大:拥有超过200亿条医学数据;2200多万条医疗和健康对话问诊数据;1100多万条红外热成像、舌象、脉象、经络等检查数据;以及800多万条中西医文献、医案、知识库数据。它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能够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实现了一种以多模态数据综合诊断、辨证论治过程可视化为核心技术特点的现代中医诊疗新模式。
在医疗器械领域,AI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精准治疗。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断指再植中心主任王韬向记者介绍,AI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疑难复杂疾病诊断和手术规划。以骨盆骨折为例,这种复杂手术的技术难度和潜在风险较大,往往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频繁借助X线透视定位来确保准确性,而AI与AR技术的融合为术中可视化定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手术前,通过CT、MRI等高精度医学影像设备,可以获取患者骨盆的详细三维模型。通过AI计算和建模,生成虚拟手术规划信息,再导入AR头戴式显示器中,可以在术中帮助医生直观判断神经和血管的位置,辅助规划手术入路、钢板放置位置,以及植入螺钉的长度、位置、角度等,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具体实践层面,数智技术与医院诊疗模式可以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断指再植为例,王韬介绍说,显微修复技术难度较大,操作复杂且精细,诊疗全过程涉及众多环节,如手术时机的判断、患者情况的评估、血管危象的处理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快速、精准地做出决策。未来,基于患者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在术前结合适应证与禁忌证,计算再植风险指数和手术成功率;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在术中帮助医生快速查找并识别患肢的血管、神经和肌腱,缩短手术时间;深度学习能够在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时,生成结构化知识帮助医生判断其产生的原因;知识图谱推理能够针对血管痉挛、血管栓塞等不同情况推荐相应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健康管理成为趋势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指出,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患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仍较突出。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康复、护理等需求迅速增长。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亟待加强。
记者了解到,不同人群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并且复杂,AI等数智技术推动了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广泛运用。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实现线上问诊;人工智能、云计算催生了医药行业的数字研发等新兴的商业模式;医保系统也通过大数据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脑机接口、可穿戴等技术使得人体数据可被系统化用于健康管理,使得动态化健康监测成为现实,持续满足人们对于记录和分析健康数据的需求。
王韬介绍说,以智慧医疗云服务为例,该服务从最初的信息查询等基础功能,发展到融合预约挂号、急救呼叫等丰富功能,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宽着智慧医疗的应用边界,这些都促进了医疗健康管理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王韬认为,借力大数据分析,通过创新管理,患者将更容易获得个性化的治疗以及健康方案。王韬举例说,“序贯医疗”是近年在现代创伤救治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模式,强调贯穿社会预防、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院后康复全过程的创伤防治。通过信息平台共享、联合教学查房、医学科普与安全教育等多向互动方式,推动“院前-院内-院后”过程中的不同机构协同连贯地制定个性化治疗与健康管理方案,形成面向共同诊疗患者的全过程创伤防治大数据库,涵盖患者的基本信息、营养状况、精神状况、既往病史、医学影像资料等。大数据分析能够预测患者疾病风险,持续跟踪患者健康状况并实时地提供智能建议与干预。
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健康产业大发展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在未来健康产业方面,上述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等内容。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此前在瑞士iCANX达沃斯科学峰会期间向媒体表示,新技术的融合展示了未来健康产品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难以判断哪一项技术会占据主导地位,但可以预见的是,产品的不断迭代将会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会慢慢渗透进医疗实践中,进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加速药物研发以及改进疑难病症的诊断。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用3至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促进中医药数据的共享、流通和复用,初步实现中医药全行业、全产业链、全流程数据有效贯通,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杵针标准化建设团队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杵针”疗法为核心,结合标准化、智能化手段,致力于探索“新质生产力下的健康管理模式”。据介绍,在智能化方面,上述团队依托前期国家工信部等相关课题,与成都成电金盘健康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发成功“三维导航系统”以及“自动机械臂装置”,该机械臂精度小于1mm。在此基础上,精确穴位定位技术、个体化智慧配穴服务也在进行中。因此,通过杵针标准化和智能化装备的研制,可使各级医疗机构、一般保健场所等更加科学、高效、正确的使用杵针技术。既能够填补该项技术在智能装备领域上的空白,又能排除操作隐患,从而助力我国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技术的兴起,从根本上拓展了传统电子健康的应用领域,我国已初步搭建起数字技术与健康多领域融合的数字健康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国医疗健康领域频频出台利好政策,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医疗健康市场受到投资界的青睐。
7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医疗指数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科创板投资标的。上交所表示,两条指数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指数对新质生产力细分领域的覆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分析工具。
作为《大健康工程与医疗新质生产力》一书的主编,王韬展望了新质生产力对未来健康产业的引领作用。他认为,技术的迭代升级正在为健康产业带来重大变革,数字健康产业拥有极具潜力的产业蓝海。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区分新冠肺炎、普通感冒和流感?专家解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科学准确情况,并答记者问。秋冬季节流感高 时间:2022-11-05 17:28中疾控:今冬明春存在流感活动显著上升风险
此外,学校、托儿所和养老院容易爆发流感。为做好当前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降低学校、托幼机构、养 时间:2022-11-01 16:50国家药监局:确保药品网络销售质量安全
郭璜指出,药品网上销售是提高群众药品可及性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在方便民众购药、培育新型商业模 时间:2022-10-22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