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了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临床获益,为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简称:肺鳞癌)患者带来了免疫联合抗血管协同抗肿瘤疗法的全新更优选择。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领衔开展研究探索了全球首创“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开启了晚期肺鳞癌治疗的新格局。相关治疗模式成功填补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鳞癌治疗中的关键空白,实现了该领域的重要升级。
据悉,依沃西单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相较于传统的免疫药物,它既拥有抗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又能避免抗血管生成药的出血问题。
北京时间10月19日,相关成果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同日,该研究还作为最新突破性摘要(LBA),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25)大会上被发布。
据悉,肺鳞癌占非小细胞肺癌总发病数的35%,约70%的肺鳞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传统的化疗疗效有限,5年生存率不足10%,总体预后较差。随着免疫治疗发展,PD-1单抗联合化疗成为广泛认可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然而,这一治疗模式也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临床困境,患者生存期陷入瓶颈,抗血管生成药物由于出血风险无法应用等。因此,临床亟需更具突破性的一线治疗策略,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优化。
在相关研究中,陆舜教授团队随机分配患者接受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14个月,而替雷利珠单抗组仅为6.9个月。在安全性方面,依沃西单抗组突破性地改变了既往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鳞癌治疗上高出血率的“困境”。研究结果证实,依沃西疗法取得了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历史上最佳的无进展生存期,大大延长了此类患者的生存时间,实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双提升。
陆舜教授表示,此项研究不仅推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向前迈了一大步,也是全球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重塑全球肿瘤治疗格局。
| --> |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约车“臭”不可怕,司机打瞌睡才离谱!!关爱网约车
这些糟糕打车体验,你中了几个?!令人窒息的“臭车”:满是汗味、烟味、头油味,像是钻进了司机 时间:2025-01-23 09:25 
				如何区分新冠肺炎、普通感冒和流感?专家解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科学准确情况,并答记者问。秋冬季节流感高 时间:2022-11-05 17:28 
				中疾控:今冬明春存在流感活动显著上升风险
此外,学校、托儿所和养老院容易爆发流感。为做好当前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降低学校、托幼机构、养 时间:2022-11-01 16:50